
歡迎來到京港亞論壇
門窗保溫性能,與建筑節能相關從業者多數都打過交道。那么門窗保溫性能到底是啥?門窗是如何傳遞熱量的?如何提高門窗保溫性能呢?不妥之處歡迎指正!
1 保溫性能重要性
說到門窗保溫性能,與建筑節能相關從業者多數都打過交道。那么門窗保溫性能為什么這么重要?
根本原因是人體適宜的溫濕度范圍較窄(見下圖)。
可見,門窗保溫是人體舒適度對建筑物室內溫度環境的必然要求。
保溫性能越好,室內溫度降低越慢,需要補充熱量越少,因而更節能;保溫性能越差,室內溫度降低越快,需要補充熱量越多,越不節能。
所以,換句話說,保溫性能就是使熱量盡可能長時間保證在一定空間的能力。
2、從暖瓶(保溫杯)說起
還是從大家常見的暖瓶(保溫杯)說起。
把房間想象成暖瓶(保溫杯),想象一下暖瓶(保溫杯)如何長時間保溫,也就搞明白了如何提高門窗的保溫性能。
先來看看暖瓶(保溫杯)熱量是如何流失的吧。
簡單來說,暖瓶(保溫杯)內熱水將熱量傳遞給瓶體(杯體),瓶體(杯體)將熱量由內壁傳遞給外壁,外壁再將熱量傳遞給環境。
這個過程中,熱水熱量傳遞給瓶體(杯體),是通過水分子運動傳遞給內壁的,這種熱量由流體傳遞給固體表面的過程一般稱為對流換熱。
熱量由暖瓶(保溫杯)內壁傳遞給外壁,無支撐物位置是以輻射方式進行,類似于太陽向地球傳遞熱量,這種方式稱為輻射換熱。
暖瓶(保溫杯)內外壁在支撐物位置是通過固體傳遞熱量的,這種方式稱為導熱。
外壁通過輻射和對流將熱量傳遞給環境,二者綜合稱為表面換熱。相應地,表面換熱系數由輻射換熱系數和對流換熱系數組成。
想提升暖瓶(保溫杯)保溫性能,就要從各個換熱過程著手研究。
這里出現了導熱、對流、輻射三個概念,為熱量傳遞的三種基本方式,可參考下圖理解。
當然,如果您想從理論上把概念搞懂、搞透,那得從傳熱學入手,進一步弄明白導熱、對流、輻射、一維穩態傳熱等遵循的物理定律。
從暖瓶(保溫杯)熱量流失過程引出導熱、對流、輻射等概念,這是門窗保溫和建筑節能的基礎。
3、門窗熱量如何傳遞?
門窗與暖瓶(保溫杯)傳熱原理類似。
室內熱量通過對流和輻射傳遞給門窗內表面。需要說明,所有高于絕對零度的物體都在向外輻射“熱量”。室內物體溫度相對較低,輻射波長范圍約為4.5 um-50 um,而玻璃對這種輻射不透明,也就是說,室內熱量無法通過“輻射”直接到室外。
那么,室內熱量是如何到室外的呢?
室內熱量需要先經過輻射和對流方式傳遞給門窗內表面,門窗框和玻璃一般為薄壁多腔構造,內表面熱量以導熱方式傳遞給空腔內側表面,再通過對流和輻射方式傳遞給空腔外側表面,然后以導熱方式傳遞給門窗外表面,最后以對流和輻射方式傳遞給室外環境空間。
需要強調的是,沒有絕對真空,我們所說的“真空”也存在對流和輻射換熱,只是相對幅度很小。
整個傳熱過程綜合起來,就是一維穩態傳熱,理論模型見下圖。
這個圖看著可能不太容易理解,沒關系,了解清楚門窗傳熱過程就可以了,圖就留給愿意繼續鉆研的同學吧。
與暖瓶(保溫杯)類似,門窗傳熱過程也可以分為三個階段:室內到門窗內表面,門窗內表面到外表面,門窗外表面到環境空間,有導熱、對流、輻射三種基本方式組合而成。
4、門窗保溫性能如何提高?
明白了熱量通過門窗的傳熱過程,那么就可以考慮如何提高門窗保溫性能了。
首先是室內熱量通過對流和輻射傳遞給門窗內表面,那么是不是可以通過改變這兩種傳熱方式來降低熱量傳遞強度呢?
答案是可以。
從降低輻射傳熱角度,Low-E玻璃膜層可位于室內表面,大大降低熱量傳遞強度。但膜層在室內側易沾染灰塵、清洗劃傷等,且效果略差些,因此這種情況實際中并不多見。
從降低對流換熱角度,室內側表面附近一般只有溫差引起的熱空氣上升流動,在傳熱學上稱為“自然對流”,換熱量較小,已沒有潛力可挖。
說了室內側,再說說門窗本身和空腔。
門窗室內外必然有薄壁連接,這就存在固體導熱,我們可采用降低材料導熱系數方式降低傳熱系數。如需了解導熱系數和傳熱系數區別,請查閱文章:傳熱系數與導熱系數,搞清二者區別,門窗節能你就入門了!。
由于非金屬材料導熱系數相比金屬材料低的多,因此采用非金屬材料成為改善門窗保溫性能的重要方式,如窗框采用PVC塑料、木材、聚氨酯材料,金屬窗框采用非金屬斷橋處理,間隔條采用低導熱系數的暖邊條等。
然后就是空腔了。
空腔兩表面以對流和輻射方式傳遞熱量,因此降低空腔對流和輻射強度是重要途徑。
從降低輻射換熱角度,低輻射表面處理是首要方式,最典型的就是Low-E玻璃了。
Low-E玻璃的E,就是“輻射率”英文“Emissivity”的首字母,膜層輻射率可以低至0.15~0.25(在線)和0.02~0.15(離線),而普通玻璃輻射率為0.84。
低輻射鍍膜玻璃的輻射率是指溫度293 K、波長4.5 um~25 um波段范圍內膜面的半球輻射率。離線低輻射鍍膜玻璃輻射率應小于0.15;在線低輻射鍍膜玻璃輻射率應小于0.25。
——GB/T 18915.2-2013《鍍膜玻璃 第2部分:低輻射鍍膜玻璃》
以普通中空玻璃為例,空腔換熱為對流和輻射形式,其中輻射換熱約占60%,如果將其中一片更換為Low-E玻璃(膜層朝向空腔),假定輻射率為0.02,則輻射換熱所占比例下降至6%,大大降低了輻射換熱強度。
Low-E玻璃與保溫性能相關的參數是輻射率,反映的是4.5 um~50 um的換熱特性;而Low-E玻璃在300 nm~2500 nm,尤其在780 nm~2500 nm波段透過率很低,反映的是對太陽光波段的屏蔽作用,是玻璃的隔熱性能,熱工參數為太陽得熱系數。這個話題可以寫一篇“保溫&隔熱”專題。
從對流換熱角度,減弱空氣流動是降低對流換熱的方式。由于空腔內也是“自然”狀態,因此只能采用改變氣體種類和降低空氣含量方式。
改變氣體種類最典型的就是填充氬氣、氪氣等惰性氣體,由于這些惰性氣體分子運動相對較慢,熱量傳遞強度略低,因此可以降低空腔的換熱系數,但幅度相對有限。
下圖可以看出,填充氬氣的中空玻璃傳熱系數比填充空氣約低0.14。
降低空氣含量的典型案例,就是大家所知道的“真空玻璃”,目前真空度一般可以達到0.01 Pa。
普通玻璃空腔中輻射換熱占60%,對流換熱占40%,真空則是降低了這40%的對流換熱,因此僅真空方式對保溫性能改善有限。普通中空玻璃傳熱系數約為2.6-2.7,改為真空后約為2.2左右。
最理想的是既降低對流又降低輻射了,這也是真空玻璃必須采用Low-E玻璃的原因。由于真空玻璃中兩片玻璃需要支承物,成為了換熱通道,因此真空與Low-E組合可降低80%~90%的換熱量。
目前Low-E真空中空玻璃的傳熱系數約為0.3~0.8。
真空玻璃是未來近零能耗建筑中前景可期的新型高節能玻璃,通過優化支撐物的材料、直徑及排布距離等,可進一步提升其保溫性能。
同樣,多腔處理也會降低窗框的傳熱系數,最典型的如塑料窗。以某66系列內平開窗框為例,在保持總尺寸不變時,將空腔數量調整為3、4、5、6,結果如下。
對鋁合金窗框,主要通過增加隔熱條截面高度,合理設置等溫線,隔熱條改為多腔,腔體填充泡沫材料等方式來提高保溫性能。
在玻璃和窗框都做到一定程度之后,窗框與玻璃、窗框與窗扇結合部位就成為了研究重點。
玻璃安裝部位保溫性能改善的常見措施有:采用長尾膠條,空腔填塞泡沫材料,采用暖邊間隔條。長尾膠條對節點保溫性能改善有限,填塞泡沫材料有一定效果。
這里要說說暖邊間隔條,一方面降低了節點的傳熱系數,提高了整窗的保溫性能,但幅度有限;另一方面提高了玻璃邊緣溫度,降低了結露霉變概率,降低裝修破壞或損害人體健康的風險。
窗框與窗扇部位保溫性能,一般采用多道密封或多腔膠條方式改善,如將雙道密封改為三道、四道密封形式,中間的鴨嘴膠條改為多腔構造等方式。
說完窗戶本身和空腔,再說說室外側,和室內側類似,為輻射和對流換熱。
由于室外側環境更為惡劣,因此不太可能在室外側對玻璃做鍍膜處理;從對流角度,室外側空氣流速較大,為“受迫對流”,為不可控因素,通常取為3 m/s。因此,室外側沒啥好改善措施。
簡單總結一下,門窗保溫性能可以從室內側、窗戶本身和室外側三個環節的熱傳遞方式來考慮,分析了目前幾類主流產品及主要的保溫性能改進措施。
5、結論
保溫性能為什么這么重要?根本原因是人體適宜的溫濕度范圍較窄,是人體舒適度對建筑物室內溫度環境的必然要求。
想從理論上搞懂、搞透相關概念,需要研究傳熱學基本理論,重點是熱量傳遞三種方式(導熱、對流、輻射)和一維穩態傳熱模型。
從室內側、窗戶本身和室外側三個環節,結合各自的熱傳遞方式,從熱工角度對于目前主要的節能措施進行了一些分析,對從原理角度理解門窗節能措施有一定參考意義。
從玻璃、窗框、框玻結合、框扇結合等角度,對Low-E玻璃、填充惰性氣體、真空玻璃、鋁合金窗框、塑料窗框、鋁木復合窗框、長尾膠條、暖邊間隔條、多道密封等門窗節能技術進行了掃描式盤點,對門窗節能設計具有一定參考價值,盡管還需深入探討。
門窗保溫,憑啥別人做的比你好?
答案是:在傳熱理論的指導下,針對門窗與室內外熱交換、門窗主要構成材料-玻璃和窗框、框玻框扇結合部位等進行了系統全面的研究提升。